详细内容

“互联网+”潮流下 中国有机农业如何做强?

时间:2015-06-06  【转载】   来自于:有机农业    阅读

  有机农业如何做?食品安全如何保证?好的农产品如何“触电”塑造品牌?


  有机农业市场大 美丽却不容易


  “中国有机农地面积在全球排名第4,并且还在稳步增加,但是,2013年全国人均有机消费却不到20元。”这是周泽江公布的一组数据。


  他认为,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提高,有机农业蕴含着极大的市场需求。


  朱英国同样认为“中国有机农业有极大发展空间”。他告诉记者,“中国人口比例占全球1/5,化肥使用量却占全球1/3,调整农业结构,迎接有机农业的发展契机迫在眉睫。”


  有机农业看起来很美,干起来却不容易。


  譬如,一块长期依赖农药化肥的农地,如果转型为有机种植,起码需要两三年的转换期。但很多有钱任性的投资者不明白这个道理,往往钱打了水漂后铩羽而归。


  “嫁接”互联网 替农产品“插翅膀”


  互联网时代,有机农业“触电”成为热门话题。


  “聚土地”创始人章新光是个80后,在他眼里,有机农业必须依靠电商。他通过淘宝做“现实版开心农场”,开启了“土地流转+电子商务”的新模式,累计吸引5亿人次点击。


  “如今要把优质农产品推出去,想把品牌和营销推广做出来,借助互联网才是正道!”“褚橙、柳桃、潘苹果”的直接操盘手胡海卿强调。


  胡海卿告诉记者,互联网让农产品品牌快速建立、降低推广成本成为可能,一个好产品配上一个好故事,能够短时间释放农产品营销的“乘数效应”,吸引无数眼球。


  “互联网+”打造县域电商新未来


  罗田的板栗、蚕桑、甜柿、茯苓等优质农产品名扬海内外,但急需互联网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记者获悉,阿里巴巴于去年10月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几乎同时,京东、苏宁同样布局县域和农村。


  各地政府也在同步跟进。去年10月,包括湖北在内的8个省份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省。业内认为,这意味着政府推动下的电子商务正向县域大举挺进,地区间正在布局并争夺优势资源。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18960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