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十字坡

时间:2015-06-16   作者:白正春  【转载】   来自于:河南日报农村版    阅读

20387192359.jpeg

 

  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中有这样的描写:三个人奔下岭来,山冈边见个樵夫挑一担柴过去。武松叫道:“汉子,借问这里叫做甚么去处?”樵夫道:“这岭是孟州道。岭前面大树林边便是有名的十字坡。”武松问了,自和两个公人一直奔到十字坡边看时,为头一株大树,四五个人抱不交,上面都是枯藤缠着。看看抹过大树边,早望见一个酒店,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
  孟州道十字坡,多数人理解为今孟州市的古地名“十字坡”。 
  十字坡是孙二娘开店的地方。多数人认为是个黑店,杀人越货,还将人肉剁成馅儿,卖人肉包子。当时有民谣:“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作馒头馅儿,瘦的把来去填河!”但就《水浒传》一书的描写来看,孙二娘并不是坏人,而是以梁山好汉的角度来描写的。当地老百姓也对孙二娘众口一词,持褒扬态度,认为她开的是仁义店。据说她是杀富济贫,专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忤逆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不然的话,该店怎能开那么久呢?
  据老年人讲述,武松路过此地时,也听说十字坡是个黑店,有意要打掉它。快到十字坡时,武松用包袱包了一个石磙,准备砸死孙二娘。到了店门口,大声喊到:“老板娘接行李!”将包着的石磙飞速扔了过去。谁知孙二娘轻轻接住,面不改色气不喘,竟像无事人一样。接着就出现了《水浒传》中描述的一幕。
  十字坡的传说有四处:
  第一说十字坡就在武桥村。武桥村东现有一条沟,东与温县番田镇余村相毗邻。据余村七十多岁的老人倪家玉介绍,孙二娘开店就在这里,当时叫小余村,又叫南余村,后来官府知其为黑店,血洗了该村,并挖地三尺,形成了一条沟,后来又叫和尚沟。村里人被杀绝,孙二娘与夫张青投奔梁山。据说过去有人挖土挖出过桌椅板凳、杯盘碗碟之类的东西。现在余村尚有姓孙的人家,他们不让戏剧《孙二娘开店》在该村演出,因孙二娘开黑店,有损姓孙家形象。
  第二说在今南庄镇下口村南蟒河桥畔,五六十年代以前,桥畔有一扑喳冢,当地人又叫平冢(因其冢不高,但面积较大,比较平缓,故名),相传为孙二娘冢。据下口村七十四岁的何祥祯先生说,相传早年当地人谁家有红白事,晚上在冢前烧柱香,并告以待客桌数,第二天一早,门前便有相应桌数的桌椅板凳和餐具,用完如数放回原处,不必送还,第二天一早便没有了。若数目不符,下次便不灵验。此处原有石碑三通,后来因修“水打磨”,被拆走用去。
  第三说在今河阳办事处梧桐村。因此地当年四通八达,且大树参天,故有大树十字坡之称。梧桐村位于当年青风岭下。青风岭是个土岭,本不高,由于千百年来人们平整土地,建房取土和烧制砖瓦,已无昔日容颜。根据宋志道著《孟州史话》以及武怀谔、张思青等先生考证,十字坡就在这里。
  第四说在今赵和镇廉庄村西,此处岭坡起伏,道路逶迤。但早年四通八达,被称为八大口。有棵老树,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植。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孙二娘坟,合作化时被平为耕地,但冬天下雪仍不落此坟上。廉庄村还有人说,梧桐村是明店,廉庄村是黑店,两地有地道相连,在梧桐用蒙汗药麻翻人,通过地道运到廉庄村宰杀,然后做成包子出卖。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字坡位于范县城南1公里,遗址北依古金堤和孙二娘故里英桃园村,南临黄河,东1.5公里是张青的家乡张青营村,东北60公里处是武松打虎之地景阳岗,正东65公里是水泊梁山,西2.5公里和春秋战国时期孙膑诱杀庞涓的马陵道道口村相望。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18960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