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里短闹心?党员入户帮您
惠州供电局上岗党员给困难居民送粮油。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今年80多岁的杨大爷和妻子是惠城区江南街道共建社区的老居民,原本应该安享晚年的他们,由于两个儿子身患精神疾病,不得不把精力和退休金用在儿子身上。4月25日上午,几名党员提着米、油、面来到杨大爷家,跟两位老人拉家常,了解他们的身体、生活情况。
当天,市直机关首个“党员集中上岗活动日”活动举行,各社区处处能看到党员忙碌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共有上万名党员分赴结对社区参加上岗活动。
◆东湖社区
400党员半天走访服务居民上千户
当天9时,惠城区桥东街道东湖社区居委会门前广场热闹非凡,80多个市直单位400多名上岗党员挂着上岗服务牌,手中拿着民情登记本,一起等候出发上岗服务居民。
“这是我们社区这几年少有的‘大阵仗’,上岗党员除个别请假外,都准时到齐了。”东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杨东升告诉记者。随后,党员们分成4组,分赴各个指定片区上门入户,了解群众呼声和意见。
“大婶,您好。今年是我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年,希望您支持我们的工作。”市国税局上岗党员罗采文积极向群众派发迎复审宣传单张。在上岗服务的队伍中,有不少党员带着孩子来体验活动。市安监局上岗党员叶晓梅就把7岁的女儿张心悦带来一起上岗,“我想让孩子从小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叶晓梅说。
“有人从楼上往我家院子里扔东西,希望你们反映一下情况。”家住东湖花园四号小区的李晚玲对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入户党员刘宝亮诉说了自己的烦恼,刘宝亮 记录在册并表示将尽快上报情况。
据了解,东湖社区400多名上岗党员平均每人走访2~3户居民,一个上午下来,已走访服务了上千户,派发上万张宣传单张。
◆水北社区
平均每名党员挂钩联系10户居民
“阿袁,谢谢你啊!”家住惠城区江北街道水北社区的李女士在小区里看到联系她的上岗党员袁顺南,禁不住又向他道谢了一番。原来,数日前,李女士家里墙壁渗水,让他们一家烦恼不已。因要协调楼上住户联合维修,李女士觉得很为难,于是拨打门前岗牌上的上岗党员袁顺南的电话。袁顺南赶紧过去了解情况,并带着修理师傅详细了解渗水原因,同时协调楼上住户配合维修。两周后,终于帮李女士更换了水管。
当日,又是袁顺南忙碌的半天:谁家丢了狗、哪两家闹别扭吵架了……都是上岗党员袁顺南上门入户协调的事情。“我要对得起印在岗牌上的名字,为群众办更多实事。”袁顺南 一边记录群众反映的事情一边说。
目前,水北社区共有近300名上岗党员,平均每名党员挂钩联系10户居民,每月至少联系一次。
◆社区探索
拟设微信平台便于联系上岗党员
进社区、访住户,听民意、解民困,服务群众“零距离”……今年3月起,市直机关全面启动“党员责任岗”活动,2万多名党员陆续到惠城区55个社区报到认岗。此举旨在让党员和群众结对子,更好地倾听民众心声,为群众释疑解惑、解决问题。
根据“党员责任岗”活动方案,原则上每月最后一个周六上午为“集中上岗服务日”,但上岗党员也可根据群众实际需要,利用工作日晚上或周末灵活开展服务活动,确保八小时外联系服务群众不间断,形成“关系在单位、活动在村社、奉献双岗位”的党员服务模式,形成党员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如何发挥社区每一名上岗党员的专业特长,更好地收集民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惠城区江北街道文昌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志恩说:“社区有党员近400人,每个党员的特长都不一样。我的初步设想是,建立网格化管理,根据上岗党员的居住分布情况,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采取包干负责的形式,比如每个党员负责几个楼道,自主安排时间走访群众,了解困难。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上报到社区,由社区协调解决。”王志恩说,社区拟开设一个微信平台,用于联系社区上岗党员,便于日常交流。
如何不让“党员责任岗”活动流于形式?记者了解到,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等部门将采取随机抽查、明查暗访、集中巡查等方式,对“党员责任岗”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各县(区)和单位开展“党员责任岗”活动情况,将作为正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科学发展好班子党建考核,以及党支部“六有”规范化建设和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党员个人开展活动情况将纳入年度考核评优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本报记者张 斐 谢菁菁 通讯员陈昌滨 杨忠文 钟鹤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