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伟大理想,成了柴米油盐
身在何处?
在乡村长到17岁,背着铺盖卷儿忽然就跑到天津去上大学。一路的火车,车站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有轨电车,破旧的街道与同样破旧的高楼,穿裙子的女人。新鲜。看过来又看过去,真是好奇。
仗着这好奇,在天津呆了四年。和平路,劝业场,解放桥,小白楼,南市,五大道上的洋楼,水上公园,肮脏的海河,当然还有狗不理的包子和又粗又酥的大麻花儿。
就毕业了。
到了北京,在一所大学里教书。大学在城郊,出西直门,过高粱桥,破败的柏油路,破败的公共汽车,混在一座卷烟厂里的大学,校园外面的白菜地和玉米地。稀稀拉拉的人,空旷的街道,昏黄的街灯。黎明时分,听到火车路过的声音,狗吠的声音。
有些失望,却也亲切。又回到村子里了。
依然是好奇。去美术馆看展览。齐白石、蒙克、劳生柏格。去海淀剧院听音乐,李德伦、小泽征尔。去王府井书店买书,弗洛伊德、海明威、乔伊斯、走向未来丛书、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选、第三次浪潮、梦的解析、丑陋的中国人、理想与冲突、光荣与梦想。去电影院看电影,少林寺、幸福的黄手帕、黄土地、第一滴血、啊野麦岭、红高粱、飞越疯人院。去公园里划船,颐和园、北海、紫竹院、稻香湖。
青春啊!操他妈的!一晃,过去了。
不再好奇。开始过日子。申请房子,结婚,生孩子,买菜做饭,买彩电,买冰箱,装电话,送孩子上学,写文章,开会,评职称,挣外快,出差,看病。街上的人越来越多,眼前的楼房越盖越高。BP机,手机,电脑,ipad,网络。十年。二十年。
终于是三十年。晨起,看着镜中的自己,我是谁?我在何处?我在做些什么?夜深时分,故乡越来越清晰。飘扬的麦田,路边的青草,山上的大风,雨中花儿,乌云与闪电,山谷里成熟的果子,伸向天边的土路,天空掠过的鸟,妈妈端上桌来冒着热汽的饭,依偎在脚边的狗,黎明时分的鸡叫。
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