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第1章 引言

时间:2015-06-17   作者:杜忠  【转载】       阅读

    曾经在书中读到一篇关于毛泽东的有趣故事:一天,姚淑贤刚刚和男友约好,晚上去中山公园幽会,却突然接到命令,跟随毛泽东的专列到北戴河。毛泽东知道了这件事,故作惊讶地说:“哎呀,糟糕,搅了你们的好事。”姚淑贤喃喃地说:“……没事。”晚上,姚淑贤给毛泽东送去削好的铅笔。毛泽东抬起头看着她,说:“小姚,你等等,有个东西你拿回去给你朋友看看,你的朋友就不会生气了。”毛泽东铺开一张16开的白纸,挥笔为姚淑贤写了《诗经》中的一首诗:

    静女其殊,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姚淑贤小声说:“主席,我们有纪律。凡带字的东西都必须上交。”毛泽东非常风趣地说:“你为什么那么老实?现在没有谁看到,我是不会打小报告的。”说完,毛泽东又幽默地挤一挤眼睛,做了一个手势,说:

    “藏起来,带给他。”姚淑贤笑了,笑得很开心。她将那张纸小心翼翼地对折起来揣到兜里。迅速回到自己的房间,把它藏到一本书里。

    读到这个故事,我在心里琢磨了很久,我想:毛泽东作为一位伟人,有他严肃、认真、原则的一面;同时,作为一位诗人,他又有潇洒、浪漫、幽默、灵活的一面。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毛泽东。我想,如果以诗词曲赋为一条主线,将毛泽东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趣闻逸事编织成一本书,那一定是十分有趣的。

    于是,《诗人兴会》这本书就这样诞生了。

    其实,关于毛泽东的“诗话”或者“词话”一类的书籍,关于毛泽东趣闻逸事一类的书籍,我们已经见到了很多,但是“诗话”、“词话”考之类没有情节的铺陈,缺了一点儿情趣;而趣闻逸事之类又没有诗意的渲染,少了一点儿味道。《诗人兴会》正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诗为媒,以诗为线索,以诗为载体,毛泽东留下了无数令人们感动、鼓舞、奋进的佳话。毛泽东这种独到的人际交往风格,使交往的双方能够很容易地进入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读诗、学诗、赋诗、写诗(书法)、吟诗、讲诗、解诗、论诗……对毛泽东而言,是兴趣、爱好,也是工作,是生活、也是休息;是为我所用的得心应手的工具,是语言工具、是政治工具、也是交往的工具。

    在诗的世界里,他与人们长河同泳,共唱心曲,铸就了一篇篇雄奇瑰丽的诗篇。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诗人的世界里吧,让我们共同感受诗人的浪漫、潇洒、雄奇。

    2005年8月26日于大连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18960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