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微电影 聚焦家长里短

时间:2015-07-01   作者:乔建萍 杨咏  【转载】   来自于:银川晚报    阅读

    微电影《邻李》(暂定名)拍摄剧照。


  《邻李》剧组在拍摄宝湖社区居民捡拾垃圾场景。


  5月21日上午8点40分,出门前,61岁的于淑琴照了照镜子,拢了拢已梳理得蛮整齐的头发,之后又忍不住涂了点口红。今天,她要演电影了,第一次出镜,让她有些小激动。于淑琴出镜的是金凤区宝湖社区拍摄的一部微电影《邻李》(暂定名),她在片子里是个群众演员,饰演一名社区居民。于淑琴本就是宝湖社区居民,所以她基本算是本色出演。


  微电影《邻李》是银川市目前微电影拍摄题材里,首部将镜头聚焦社区生活,展现邻里生活,家长里短的影片,片长15分钟,影片的出品方就是宝湖社区居委会。《邻李》演员,除了两名男女主演,其余演员全部是宝湖社区居民。影片没有搭建任何外景、内景,完全在一片常态下,拍摄社区居民的真实生活。


  纪录邻里亲情


  21日拍摄的内容是社区志愿者捡拾社区丢弃物和擦拭小区周边公交站牌。刚一开始,想到总有台摄像机对着自己,于淑琴的手有些发抖,头也不敢抬,似乎垃圾都不会捡了。志愿者里有人聊起了家庭节水问题,这个话题,于淑琴有心得,她不由自主加入到了聊天行列。渐渐的,她忘记了摄像机的存在,遇到熟人,她会寒暄几句;突然想到什么,她照样会和相熟的好姐妹悄悄耳语……这些本就是她最真实的状态,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一切。

  “社区是微缩的社会,我们想通过影像纪录社区里的温暖故事。”宝湖社区居委会书记李红彩说。帮助李红彩实现愿望的是宁夏微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导演宋晓雷才23岁,起初创作剧本时,小宋设计了4个剧本,矛盾、冲突、温情、戏剧化,微电影拍摄的常用手段,小宋都想到了。但是到了社区采访时,小宋发现现实中的社区故事远比臆想出来的剧本要温暖真实。

  “宝湖社区算是高档小区,小区里无低保户”小宋之前创作的剧本,被李红彩否决了,“但是不贫困,不代表社区没有困难”李红彩的一句话,提醒了小宋,就从社区出现的困难说起,这才有了现在的讲述列车司机老李故事的微电影《邻李》。

  影片还在创作当中,不便剧透。李红彩介绍说,片子讲述的主要还是邻里邻居互帮互助,和谐共生的故事。虽然听上去真的是“主旋律,而且正能量,但是取材的是宝湖社区里发生的真事”。小宋说,不是拍片接触这样的故事,可能他不会相信现实中还会有这样温暖的邻里亲情。


  传播社区文化


  21日当天的取景拍摄很顺利,很快就完成了。群众演员接连回到了宝湖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室。她们洗了手后,走到办公室一角的“爱心储蓄银行”,取出自己的“爱心储蓄卡”,看看自己的“爱心存款”余额多少。参与社区活动,存一笔;帮助邻居购电买水,可以再记一笔;帮助病残住户,可以再储一笔……“储蓄卡”里记录的数额达到一定数量,便可兑换社区提供的洗洁精、肥皂、手套、毛巾等生活用品。

  “可能是社区居民付出的多了,便不再计较回报。”李红彩说,“爱心储蓄银行”只见存款上升,少见“取钱”的。微电影《邻李》里,这家特别的“爱心储蓄银行”也是绝对的“主角”。

  发动社区居民储蓄爱心,从而凝聚人心,创建社区文化,可以说是宝湖社区在全市的首创之举。“爱心储蓄银行”发起人李红彩有多年、多个小区的社区工作经验,她说,现代居住模式、生活压力以及人口结构,造成邻里间相互陌生,彼此间信任度低,“所以所谓的社区文化不仅仅是唱唱跳跳,弄几个合唱团、活动室,而应该是重建温暖大家庭的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新社区文化。”

  事实证明,宝湖社区围绕他们所认可的社区文化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收效明显。小宋导演感受最深,以前他在别的地方拍个片,找个不计报酬的群众演员真是可苦口婆心,颇费周折,“这个社区不一样”,讲明意图“一听是为社区做事,呼啦啦,一大堆就过来了。”而且不用讲戏,你拍得不真实,群众演员还要“抗议”。家庭室内戏的拍摄,起初小宋还有担忧,担心不会有人家愿意让他们入室拍摄,没想到社区的一家住户,“钥匙给我们一放,自己就去上班了。”这些信任的细节,可是小宋之前编也编不出来的。

  之所以要把这些温暖真实的社区故事通过微电影纪录下来,是因为李红彩还有一个愿望,她希望宝湖社区的文化特色能够得到传播,“传到街道、区(金凤区)上、市上、自治区,然后全国,让更多居民因社区文化而不再孤单、冷漠、彼此疏离。”

  本报记者 乔建萍 杨咏 文/图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18960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