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大生产运动的进展时期
时间:2015-07-05 【转载】 来自于:中国青年网
阅读
1943年初,党中央提出了“丰衣足食”的口号。2月9日,毛主席在一份电报中说:“边区在渡过财政难关的基础上,今年决定大力发展农工盐畜生产,提出丰衣足食口号,如不旱,大有办法,人民经济亦大有发展,可达到丰衣足食”。这是党中央对边区生产运动的一个新的部署。1943年5月1日,朱总司令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号召建设好“革命家务”,在工业生产方面,“争取一二年内首先做到党政军学主要必需品的全部自给,并照顾将来稳健的向前发展。”对朱总司令“建设革命家务”的提法,毛主席十分赞成。他风趣地发挥说:“国民党以前不是常说我们”窜回老巢吗?过去我们并没有巢。在陕北这个地方,靠着桥山山脉的确可以建立一个又深又好的‘巢’。敌人不能去,里面有工农商学,有牛羊鸡犬,有好娃娃,有生产班。这里好好计划一下,要如朱总司令所讲的好好的搞一个革命家务。”经过一年的努力,党中央提出的“丰衣足食”的号召基本得到实现。
在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中,党中央、西北局、边区政府的领导人都以身作则,参加到生产运动中去。1943年初,毛主席在杨家岭窑洞下面开垦了一块地,种上了菜,朱德总司令组织了一个生产小组,开垦菜地三亩。1943年,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举行纺线比赛,周恩来、任弼时、李富春等领导同志都争先参加,任弼时同志夺得纺线第一名,周恩来同志被评为纺线能手。高层领导人的模范行动,成了生产运动的鼓舞力量,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生产热情。
1943年,由于大生产运动,以及自然灾害的好转,边区获得极大丰收,粮食产量不仅可以达到自给自足,还有余额可供出口。边区各种手工业制品也有了增长,基本达到了经济的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