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难忘抗战 难忘“大生产运动”

时间:2015-07-05  【转载】   来自于:中国青年网    阅读

    人物小传:贾斌荣,1919年2月出生,山西石楼人,1937年8月入伍,1938年10月入党,先后参加过百团大战、太原战役、兰州战役等。历任宣传员、指导员、教导员、场站政委、医院政委等职。1981年离休。


  7月的沈阳,微风轻拂,垂柳婀娜。在沈空嫩江街干休所,记者采访了一位慈祥的老人——抗日老战士贾斌荣。清茶淡淡,往事悠悠,86岁高龄的贾老依然健谈。老人的讲述如同一页页翻动着的历史,带着我们走近抗日军政大学那段“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苦岁月。


  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


  从1938年起,日寇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国民党政府不仅继续停发八路军的薪饷和物资供应,而且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为克服困难,1939年春毛主席提出“自力更生”、“生产自给”的方针,并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同年,毛主席又为抗日军政大学题词:“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从此,大生产运动在各抗日根据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42年冬,依据党中央精兵简政的指示精神,我所在的师缩编成一个团。机关干部除充实到战斗连队外,一部分组成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活动,一部分调离部队到教导大队学习。我就是在这个时候离开部队,到教导大队学习的。


  1943年秋,我们大队合并到抗日军政大学,我被分配到了抗大一大队三队。当时我们的生活相当清苦,每个人都身无分文。那时候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整风学习,再一项任务就是开展生产运动,要求每个队一年要生产4斗小米。由于附近空闲耕地很少,学校决定各队除种菜外,用纺线的方式来完成生产任务。


  当时纺线用的棉花由绥德合作社供应,但生产工具则要我们自己解决。队里把解决生产工具的任务交给了我,并派两名同学给我当助手。没有纺车,纺线就无从谈起。我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感到压力特别大,生怕因为自己造不出纺车影响到队里的纺线生产。


  为尽快造出纺车,我和两个同学到附近的村庄向老乡宣传我们开展生产运动的目的和意义,请老乡支援木材。老乡们说,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就是不一样,前方打鬼子,后方种地、纺棉花,自己养活自己,了不起。纷纷给我们提供木材。带着木材回来后,我们立即开始设计。由于我以前干过木匠,所以我们很快就做成了一辆样车。


  大家看到这辆纺车后很满意,用着也感觉很顺手,于是很快就“批量生产”了。为了早日让大家都用上纺车,我们起早贪黑地忙活。没过多久,我们为全队每名同学都做了一辆纺车和一个纺线时坐的小木凳。我们3个人出色完成了任务,受到了队里表扬。接着,我们根据纺线需要,又相继做了绕线用的拐子、倒线用的车子等工具,从此我们队的纺线生产走上了正轨。


  像对待战斗一样对待生产


  纺线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刚开始纺线的时候,线总是抽不出来,即使抽出来了,也是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细,达不到标准。个别同志性子急,看到怎么也纺不成线,气得直冲纺车发脾气。我当时看了直心疼。


  线纺得合不合乎标准,纺的数量多少,都取决于技术的熟练程度,光着急发火,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为此,队里、校里进行了多次动员,要求大家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多练多看,熟能生巧,要像对待战斗任务一样对待生产任务。我也觉得纺线就像打鬼子,光有一股拼劲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多动动脑子,多想想办法。


  那时我们业余时间的话题就是纺线,大家相互切磋交流,探讨如何提高纺线技能。有的同学晚上睡着了,手还比划着纺线的动作。经过一段时间摸索、练习和队里组织的相互观摩学习,同学们不但纺成了合格的线,而且纺线的数量也逐渐增多。有的同学一天能纺六两线,我一天也能纺四两线。


  为了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我们队里组织了一次纺线比赛。记得比赛是在一天上午进行的,几十台纺线车集中在一个大院里,大家端坐在纺车前,场面十分壮观。比赛时限为4个小时。当时二区队的一位文水县老乡纺了六两线,夺得了第一名,大家都羡慕不已,纷纷围上去求教。原来,他的纺车经过改装,除了技术熟练外,车轮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得知秘诀后,我们3个木匠又经过多次试验,在每辆纺车上增加了加速轮,大轮转一圈带动加速轮,再带动线圈轴,转速比以前提高了五六倍,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纺线也比以前省力多了。晚上的时候,我们一班人围坐在小油灯下,一个人读报,大家边听边纺线。条件虽然很艰苦,但大家觉得非常有意义。


  经过一年多的生产劳动,我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不但有钱买烟抽,有时还买上猪油饼,在无定河边美美地享受一番。学校还给每个学员发了一套两面开口的新制服,队里、校里有什么集会,我们的着装比以前整齐威武多了。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18960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