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家的枣花年馍
“二十八,蒸枣花……”“年”的味道,往往是在腊月二十八突然浓郁起来。
“年”的味道,往往是在腊月二十八突然浓郁起来。
“二十八,蒸枣花……”过年用的枣花馍,不只山西有,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甘肃这些吃面多的地方也有。因为是在馍馍上面安插有各种形态的枣,所以,人们又叫它枣花馍,不过学名好像应该是叫“年馍”。
母亲总是一大早就起来,开始准备制作年馍的食材。此时,我总是跟在母亲身后,和她一起从贮藏了一冬的大红枣里挑出光洁饱满的大枣,顺便从母亲手里接过一些不使用的枣,吃得胃饱眼饱。
这天,家里的女人全动手,一同擀出一个圆圆的大面饼做底座,再揉搓出一些拇指般粗细的圆柱形长面条,用手挽成各种花瓣形状,用模具在花瓣上压出花纹,最后在花的中心放上一颗大红枣,宛如一朵含着花蕊盛开的花。大家把一个个枣花馍叠放在一个大面饼上,从下至上,次第渐小,套成一个山形枣馍。
这是制作大年馍的程序。大年馍,小的直径半尺左右,五斤多重。大的直径达一尺有余,重十余斤。大馍一般为古“万”字形或“如意”等字形,或其他形状。这样的一个大馍,一家六口人得吃上好几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吃大馍,感觉越大的越好吃,也越精致细腻,甚至富丽堂皇。而实用型的馍,则工艺简朴,看起来不够漂亮。
春节期间,枣花馍不仅供自家食用,还是正月拜年走亲戚时的主要馈赠礼物。因此蒸馍时,在数量上要比平时多得多。我们家,家业大,亲戚多,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四,往往家里得开两桌酒席。初六到初九,十一到十四,甚至往往正月十五以后,还有亲戚来家里做客。所以,腊月二十八这日,往往有街坊邻居过来帮忙,即使这样,常常要从早晨蒸到天黑,足足要蒸几百个。不同样式的年馍,作用不同。除自家用、送亲朋外,还有祭祀用的,供奉财神、土地爷、供灶王爷等诸神。
家家户户还要为自家人特制一个专有枣花馍,每人均有。一般是,男子是“蛇盘馍”,女子是“喜鹊馍”。父母有几个儿女,“蛇盘馍”和“喜鹊馍”馍上就要背负几个小蛇和小喜鹊。人们说,这蛇应当是龙,喜鹊应当是凤凰。大人往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这些属于家庭成员的年馍,一般要供在屋里的八仙桌上,要放到正月十五,村里起社火了,才能够在大街上的“塔塔火”上烤吃。
早些时候,年馍是必备的礼来礼往的礼品。可随着生活的改善,年馍礼品大多被超市里的各种时尚礼品所代替,年馍也逐渐从年的氛围里退出了。
不过,随着春节渐近,还是想起家乡满村飘溢着煮肉和蒸馍的芳香,是否家家户户开始蒸年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