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第51章 师范相识论国事 慷慨悲歌游魏都

--毛泽东与陈绍休的情谊


    毛泽东在第一师学习时认识的陈绍休。毛泽东到第一师范学校仅几个月的时间就结交了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陈昌、陈绍休等一些志同道合、才华横溢的同学。他们在一起讨论个人和国家的前途等问题,寻找改造国家和社会的方针大计。

    1918年农历8月,毛泽东率领李维汉、周世钊、陈绍休等二十余人进京,他们乘坐长沙至北京的火车,因途中遭遇大雨,铁路被淹没了十几里,被阻隔在河南郾城。第二天,毛泽东建议到三国时的魏都许昌去看看。于是,毛泽东同罗章龙、陈绍休三人便乘临时车子赶到许昌停留了一两天。

    他们向当地一些农民了解了一些古魏都的情况,旧城已经很荒凉了,往日的繁华已经不再,看到凋零的古魏都,想当年曹操叱咤风云的雄风,毛泽东触景生情,不禁悲从中来,吟咏起曹操的着名篇章《短歌行》,罗章龙、陈绍休和毛泽东一起在悲激的情绪中齐声吟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慷慨的悲歌,使他们不知不觉被曹操的忧国情绪所感染,曹操的诗情和毛泽东、罗章龙、陈绍休此时忧国忧民的心绪达到了理想的共鸣。


    他们一边走一边吟哦着,抚今追昔,萧条异代,慷慨激昂,不能自已,于是毛泽东和罗章龙又联句,赋《过魏都》七绝一首:

    罗章龙:横桨赋诗意飞扬,毛泽东,《自明本志》好文章。萧条异代西田墓,罗章龙:铜雀荒伦落夕阳。

    陈绍休倾听着他们意气飞扬的诗句,一起进入了诗人浪漫丰富的想像空间,回到了曹操驰骋疆场,气吞万里如虎的历史风云之中……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18960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