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17岁的我和鬼子拼刺刀

时间:2015-09-01   作者:李梦佳  【转载】   来自于:大燕网综合    阅读

123716549.jpg

德本在儿子的陪伴下来到位于斋堂镇的王家河滩。1945年王家河滩一场伏击战,冀热察挺进军七团三连在这里消灭鬼子40多人。艾德本和战友互相配合,打死4个鬼子。重游战场,说到激动处,老人用拐棍当枪又来了一个刺杀动作。

 

    “看,那棵树旁,当年我就是趴在那儿伏击鬼子的。”88岁的艾德本,抬手指了指河滩下的一块空地。

 

    1945年4月1日的王家河滩肉搏战,是冀热察挺进军解放斋堂、清水的一场硬仗。当年,就在这河滩之下,埋伏已久的七团三连战士,与百余名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

 

    “那时候,我们每天都练拼刺刀。”艾德本说。艾老生于1927年,是门头沟区清水镇西达摩村人,15岁当上儿童团组长,16岁加入游击队,17岁就成为了冀热察挺进军七团三连的一名战士。

    “练了一段时间,我们接到命令,要去王家河滩杀鬼子!”艾德本说,那时候日军在中国已经快不行了,想要撤出斋堂、清水,收缩兵力。为了防止敌人集聚力量,八路军选好时机、看准位置,打算给“穷寇”来场伏击。

    “我们得到消息,鬼子要在第二天早饭后经过这里。于是我们在头天晚上出发,藏在河滩下面等待他们经过。”艾德本回忆说。

    出发时,天黑黑的,大夜里,没有半点星斗。年轻的艾德本和战友们就匍匐在河滩边的草丛里,等待着天明。他们趴了很久,谁也不敢出声,每个人都瞪大了双眼,望着鬼子来的方向。

    “大概八九点钟的时候。我和战友就听见渐渐清晰的行军脚步声,”事过几十年,如今再讲述那段历史,艾老的眼中仿佛有团火焰闪亮着。“兄弟们一下子就屏住呼吸、绷起弦来。”

    脚步声越来越清晰,鬼子的队伍越来越近,战士们浑身绷紧,就像等待离弦的箭!

    “冲啊!”指挥员一声响亮的口号,战士们自河滩下涌上土路,和鬼子展开了正面交火!一时间,土路上、河滩下,鬼子一个中队100多人的兵力与我军战士厮打在一起。枪声、叫声、铁器撞击声……

    忘不了的那场战斗,至今历历在目,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老人的脑海之中。

    “一个鬼子挺着刺刀捅过来,我用枪一挡,往左一拨,战友趁着缝隙,照着鬼子肚子就是一刀。血流了一地,鬼子面目狰狞,又冲着我扑过来,我一着急就用枪使劲往前一顶,枪口正好抵着他胸口,我按下扳机,‘砰’的一声,鬼子倒下,这才死透了……”艾德本回忆起杀敌时的情景,激动之余,拿着拐棍还给我们演示了一遍。“拼刺刀得会左右刺,手劲要大,必须把敌人枪口挑歪……”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我军3名战士伤亡,40多个鬼子被消灭,艾德本和战友配合杀敌4人。余下日军有的被俘、有的狼狈逃脱。至此,我军彻底解放了斋堂川。

    在王家河滩,艾老静静地站了很久,腰板挺得直直的,仿佛年轻了好几十岁,“你看现在,山清水秀,这是咱家,多好的一块地儿啊。”

    回到家里,老人翻出自己的退伍证,给我们讲起了自己抗日的经历。

    艾德本家世世代代住在西达摩村。1942年,占据斋堂的日寇同清水镇据点敌人在汉奸的带领下,对西达摩沟进行为期一周的扫荡。

    “鬼子一进村,掀瓦房、烧草屋、推土墙,抢走十多匹马和骡子,还用刺刀把大伙围起来逼问八路的去向。有的人害怕,看见鬼子来了就跑,结果有3个村民就被枪从后面打死了……”艾德本眼神一暗,声音哽咽了。

    鬼子进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些让年少的艾德本心中燃起了抗日的火焰。15岁的他作为宛平县少先队(儿童团)的小组长,配合县大队民兵站岗放哨,传递情报。16岁时,参加当地游击队,刚刚加入不久的他,就参与了一场“王家山复仇战”。

    1942年12月12日的清晨。鬼子来到王家山村,烧死老幼妇孺42人,这就是著名的“王家山惨案”。事件发生后,鬼子并未离开,而是在王家山后山建立了据点,开采当地铜矿。艾德本所在的游击队了解情况后,决定偷袭鬼子,给乡亲们报仇。

    “那天晚上,下着小雨,我们从山上绕道,藏在鬼子据点下面。因为下雨,鬼子都躲在屋里歇着。等到山上的雨雾更大些,队长做了下手势,大伙拿出手榴弹,冲着鬼子据点一通猛扔。当时,鬼子据点四处爆炸,整个给炸成了一个大火球。”艾德本笑着用手比出了一个球的形状,“鬼子搞不清情况,用机枪冲着山上乱扫,我们在下面啥事没有,眼瞅着小鬼子死的死、跑的跑,当晚就撤离了王家山。大伙儿高兴坏了!我们除了给村里人报了仇,还缴获了一挺歪把子机枪!”

    经过了那次战斗的洗礼,艾德本快速成长,之后就正式编入冀热察挺进军七团三连。

    其后,艾德本跟随萧克将军和聂荣臻元帅的部队,转战张家口、延庆、涿州……所在的八路军七团也改编为独立四旅12团。解放战争中艾德本负伤后退伍还乡,至今过着地道的农村生活。只有当外人来,尤其是小朋友坐在身边时,艾老才会拿出抗战胜利60周年勋章,打开话匣子,“不管再过多少年,那段历史也不能忘。”这是他最常说的一句话。

    老兵档案

    姓名:艾德本

    生日:1927年2月11日

    籍贯: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西达摩村

    经历:1942年参加宛平县少先队,配合县大队民兵站岗放哨,传递情报。1943年参加当地游击队,负责袭扰敌军,敌后锄奸。1944年参加八路军,转战门头沟、延庆、保定、涿州等地。1947年在阻击国民党军袭击西柏坡的战斗中负伤,后复员回乡务农。新中国成立后在村里担任生产队长、治保主任。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18960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