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山西七大名枣

    山西是枣树的故乡。

    古代劳动人民经营枣树的时间,可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诗经》中提到: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安邑千树枣”的记载。安邑,即今之运城地区。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很早以前,山西的枣子出现颇多珍品。山西的优质枣主要产于西部沿黄河地区,具有从北到南个头逐渐增大的规律,大致是由于气温逐渐升高的原因。  
    (一)稷山板枣  
    稷山县是一座古老的城镇,相传 “以后稷始播百谷于兹”而得名。稷山板枣是板长圆形,宝光熠熠,肉厚核小,果重十克左右。晾干后依然是肥敦敦的,久传不干涸,不变形,不起虫,皮柔韧而富有弹性,雨涝不裂水缝。生食甜脆,干制后尤香,久以“大枣小核,小枣无核”而驰名。鲜枣含糖量在35%左右,干制以后的头等枣含糖量高达74%。它可以用酒密封保存几十年不坏不霉,反而品质更佳,掰开后可以清晰地看到粘连果肉间由糖分、果胶质和其它营养成分组成缕缕三、四寸长的金丝。  
    (二)保德油枣  
    保德油枣的集中产区在沿黄河一带的丘陵沟壑中。弯弯曲曲的山峡峡谷,温差大,日照强,降雨量小,属于干燥区,十分有利于油枣生长。油枣的特点是:个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味甜、色泽深红,油光闪亮,含糖 57.9%,果实制干后富有弹性,掰开可拉出三至四厘米长的细丝。它具有易贮藏、耐运输、生食、制干皆可等优点。保德油枣曾得到康熙皇帝的推崇和赞许,故名贡枣,还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九七五年在全国农业展览馆枣类展品中名列第三,同年涉足日本,评价很高。  
    (三)运城相枣  
    相枣产于中条山北麓、涑河中游的平原上,以产地北相镇而取名。相枣的栽培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品质优良,封建帝王时代曾用此枣进贡,因而又名贡枣。相枣鲜嫩时一般有槟果那么大,十余枚便重一斤,株产五十斤到一百斤。相枣是短圆柱形,首尾粗细差不多,长比园径略长,两端呈平园形,色泽紫红。它的含糖量高,可达 30—40%。晒干后能掰开再粘在一起,摔在地上摔不开;它耐贮运,当地群众有保存百年以上的枣。经挤压变形后,单个摆开仍然能恢复原状。小相枣果形较小,比大相枣早熟十天左右,质脆香甜,宜生食。  
    (四)交城骏枣  
    交城的骏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曾先后展出于巴黎博览会。骏枣上窄下宽,呈圆柱形或瓶形;深红色,皮薄肉厚,核小脆甜,果肉重量占总重量的 95%以上;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说。此枣味甜质脆,生食、制干均优。鲜枣含糖是28.68%,含酸量0.45%,维生素丙四百八十点二毫克。干制品总糖分在36%左右。  
    (五)柳林木枣  
    柳林木枣的优点是:核小、肉厚、糖分大、耐储藏、宜运输。木枣新鲜时甜中含酸,脆而可口;晒干后肉润如油,糖丝长亮。柳林木枣的主要产在黄河沿岸的丘陵山区,属山陕峡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日照强,气候干燥,有利于红枣生长的生理化活动和糖分积累。据史书记载,木枣的栽培历史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传说这里至今还生长着闯王李自成拴马的枣树。  
    (六)太谷壶枣  
    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在太谷栽培。壶瓶枣树的优点是树体大、产量高、寿命长,平均株产百斤以上。果实平均重十七克,最大的近三十克,成熟后果皮暗红,果形上小下大,中间稍带细腰,形状象瓶,故此得名。这种枣皮薄、肉厚、味甜、核小,是生食、制干良种,制酒枣味道更佳。个头较小的枣无核,无核枣可占这种枣总量的 40%。鲜枣含糖量30%,含维生素丙四百九十三点一毫克。壶瓶枣树分布于八百米以下的边山一带:太谷南山的北麓,沿同蒲路南侧。  
    (七)临汾尧枣  
    相传,临汾为尧五故都,所以那里产的枣取名尧枣。尧枣的优点是个大肉肥。鲜枣表皮稍有破绽,就会渗出蜜汁般的浆液。干枣呈又光又亮的红紫色,肉丝象油渍过一样,能拉出金黄色的蜜丝。尧枣不论鲜吃或干吃,都同样蜜甜,鲜时很酥,干时很软,非常可口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18960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