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舅舅的冬枣诗

时间:2015-11-06  【转载】       阅读

57960274_1.jpg


    舅舅杨官芳是一位种植冬枣的山东农民,60年代的高中生,天资聪明但时运不济。1968年高中毕业赶上了高考废止,1977年高考恢复,他过早地结婚,丧失了考大学的资格,所以务农至今。舅舅热爱知识,每年都写一本《冬枣管理笔记》,记下种植的得失,所感处,就写诗记之。在我看来,他的诗略疏文采,但生动质朴。


    舅舅的第一首冬枣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纵有千难万苦,一心一意种树。


    舅舅写诗,不是无病呻吟,而是为了壮怀咏志。每年的节庆、生日、冬枣种植中的重大事件他都写一首诗,例如这首写于2008年初的《突破》:明年产量要突破,总产四万有把握。培肥地力强树势,管理不能再出错。


    《但愿》道尽了枣农的心酸:多事之秋零八年,逆水行舟遭搁浅。如何迈过这一步,未雨绸缪渡难关。但愿风调雨又顺,但愿病虫少泛滥。但愿突破三万斤,但愿斤枣超两元。


    沾化冬枣,在上世纪90年代曾卖到100元一斤的天价。后来价格暴跌,舅舅先后写了两首诗。第一首《对冬枣丰产不丰收持乐观态度》:情况大变不会有,跌至三块何须愁。只要路沟不见枣,冬枣园内树还留。


    一个月后,冬枣斤价跌幅突破3元,舅舅又写了一首诗:情况突变真不妙,跌至三块还不到。市场规律告诉你,礼品变成商品销。


    冬枣虽然是深秋成熟,但一年四季都得管理劳作。冬天剪枝,舅舅写下了这首《冬剪》:又是一年春来到,冬枣园里不开交。盼望有个好收成,龙飞凤舞挥剪刀。


    冬枣卖尽的时节,本当欢欣喜悦,但是舅舅的诗里却没有欢乐:枣尽忽觉一身轻,痛定思痛心忡忡,追悔莫及三失误,六万不足去两成。失败之后是成功,连阴天过见光明。锲而不舍种好树,永不放弃混毕生。


    冬枣种植,要靠天吃饭,天灾几乎年年都有,但舅舅总能淡然处之。2009年冬枣卖尽后又写感怀诗:天灾人为各一半,冷冻保鲜可依赖。减产提质早成熟,不能贪图发大财。


    舅舅的冬枣诗以七言为主,偶有四言:四年小计,充满希望。今年歉收,明年补上。纵使价格,跌至三块。万斤产量,也能抵挡。冬枣种植,大有文章。精心管理,不能粗放。人少活多,好不紧张。如有可能,雇人帮忙。坚定信念,绝不彷徨。坎坷走过,还有曙光。


    我私下里有个小小的盼望,舅舅的诗里会不会提到我。果然,在2006年的笔记里,看到了。虽然跟两个表弟写在一起,我还是非常激动。“一脚飞跃出国门,二度梅开油田人,三生有幸当兵去,不听命运应信神。” 这其中有很多典故,第一句说的是我出国读书,第二句说的是大表弟辞职下海晃荡了几年后又重新回胜利油田上班,第三句是说患有严重网瘾的小表弟终于参军了。舅舅总是教导我们,他最崇拜的人不是国家领导人,而是站在领导人背后的那个人——他的翻译。他说翻译是靠知识靠本事吃饭的,是咱们老百姓可以努力的方向。


    去年春节,又见到舅舅,他给我背诵了新写的一首诗,总结了自己迄今为止的人生:


    十二年寒窗不识丁,


    十五年船厂临时工。


    十五年木匠吃百家饭,


    十五年务农五谷丰。


    愿老天再借十五年,


    徒骇河畔做钓翁。


    最后一句说出了舅舅的理想。他今年六十五,希望能活到八十,用自己的积蓄在故乡最大的一条河——徒骇河边的公寓楼里买间居所,每天散散步,钓钓鱼,安度余生。


    舅舅不是诗人,只是一个农民,风里来,雨里走,终年劳作何所有,只练就了粗壮的胳膊、宽大的手。他不是知识分子,但始终视读书为人生中第一等神圣事。他的诗虽不工整,连格律平仄都不合,算不上好诗。但他用诗歌记录人生重大事件,也符合圣人所说的“诗言志”的教诲。


    也许诗歌本来就不应该高高在上,而是舅舅这样的普通劳动者可读、可诵、可学、可作的吧。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18960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