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台湾如何守卫南海
昨日,马英九登上太平岛
两岸维护南海主权,有过哪些默契?
昨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前往太平岛视察,并发表讲话,称此行有4个目的:春节前慰问驻岛人员、发表“南海和平倡议”路径图、说明推动太平岛和平用途、澄清太平岛法律地位。马英九此行引起了包括大陆、美国、越南、菲律宾在内的各方关注。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从日军手里收复南海诸岛,并长期驻军守卫
太平岛原称“黄山马”,面积0.48平方公里,在南沙群岛中既是最大的,也是唯一具有淡水资源的岛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20世纪初,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东沙群岛先后被法国、日本占领。日军在太平岛上有观测站和无线电台,修建了房屋、铁道、码头、机场等设施,并开采磷矿。
1946年12月,国军收复太平岛,在岛上驻留海军陆战队一个排及其他人员,共60余人
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派太平、永兴、中建、中业四舰接收南海诸岛。按计划,四舰在海南岛的榆林港结集后,太平、中业两舰负责接收较远的南沙群岛,应早一步出发。但它们两次遭遇狂风巨浪,被迫返航。中建、永兴两舰遂改变计划,先行前往西沙群岛。1946年11月24日,两舰到达永兴岛(原称“猫岛”),看到岛上有日军留下的“黄牛两只,猪三只,狗两只”,以及“库房八所,正方三层钢筋水泥观测气象台址一所,大型水池三个,小型水池三个”。①国军官兵在岛上鸣炮升旗,竖起石碑。碑的正面文字是“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背面文字是“卫我南疆”。
1946年12月12日,太平、中业两舰驶达太平岛。官兵登岛后,推倒日军所立石碑,立起刻有“南沙群岛太平岛”字样的新碑。当时在岛上设立了南沙群岛管理处,留下“海军陆战队一个排以及气象员、无线电员、修理人员、医务人员等共约60余人”②,及武器弹药、燃料、食品等。人员“每年轮换一次,薪金按三倍支领”,物资“每半年补给一次”③。至1947年3月,东沙群岛也接收完毕。南海诸岛全部回归祖国。
50年代初期,南沙群岛一度防守真空;稍后,因菲律宾挑衅,台军再次进驻太平岛
国共内战的胜负尘埃落定后,南沙群岛经历了一段防守的真空期。1950年6月,国军撤守海南岛,西沙、南沙群岛的驻军也随之撤往了台湾。周边国家遂开始觊觎南海诸岛。甚至连法国人都试图介入。据美国中情局文件,“大概从1950-1956年这段时期里,南沙群岛显然完全无人定居。最近几年利用过群岛的只有过路的中国人,还有可能的就是已在此作业多年的菲律宾渔民。然而在1956年的早些时候,有人曾发现在南威岛上飘扬着一面法国旗帜。……”省略号处,是两段未解密的内容。同年,菲律宾人克洛马,也宣称自己“发现”了无主岛屿,将属于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命名为“卡拉扬群岛”。
台湾方面很快做出了回应,在宣示“主权”的同时,成立“南沙守备区”,恢复了对太平岛的驻军。此外,还在南子礁、中业岛等岛礁上重新树立国碑,定期巡视。据中情局文件,“从1956-1970年夏天,唯一已知的由国家出面的占领行为就是国民党中国在太平岛驻军,可能现在部队的全部编制约有600人。……”省略号处,有数句内容未解密。
就经济、军事层面而言,太平岛距离高雄有1700多公里,价值相对有限。但退守台湾后,国民党当局仍以“中国唯一合法代表”自居,通过维护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来“向海内外华人显示中华民国政府具有保卫国土,抵抗外国侵略的正当性”,确有不小的政治价值。④故此,台湾当局至今驻军太平岛。
《中央日报》对接收西沙、南沙的报道
共护南海主权,两岸确有默契,但近年来台湾的处境渐渐尴尬
针对1956年菲律宾挑起的争端,中国政府也曾发表声明,明确宣示南沙群岛“向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些岛屿具有无可争辩的合法主权”。⑤《人民日报》还刊文抨击了克洛马,指责其倚仗美国第七舰队,侵略中国领土。⑥
1956年台军再驻太平岛,对大陆方面的“默契”,徐永昌甚感欣慰
大陆此番介入南海争端,台湾国民党人心情复杂。譬如,有人向徐永昌询问有关菲律宾侵占南沙群岛的问题。徐的回答显示,他并不担忧菲律宾有能力夺走南沙群岛——“似不会有大问题,因为菲虽有拟往盘据之提议,彼似不因我之争而轻轻打消其议,但该岛固为我夙有,只距菲岛近,距海南岛较近,距台湾较远耳,以今日局势看其结果将仍为我有也。闻西沙岛亦为南越所窥觊,是真无独有偶矣。”但却对两岸在维护领土主权上能否声调一致,颇感忧虑——“按年来我方对中共之于西藏,每指摘其压迫等等,其实西藏自假降英国以来,对政府已极尽无理,俨然独立,我政府初尚外强中干,继且利诱骛名,终至看彼颜色而高低之,中共为国收已失之领土,我听之可也,何哓哓为?南沙岛亦然!”⑦徐觉得,国民政府在大陆时,无力驱逐英国在西藏扶植的分裂势力,而中共做到了,是大好事,台湾当局不该说三道四。南沙的问题,也是同样。后得知台军重新进驻太平岛时,中共方面“于南沙岛上早有标语责菲律宾侵略云云”,徐颇感欣慰。(这些标语,可能是大陆渔民受命所制)
在两蒋当政时期,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确实颇有“默契”。台湾基于“一个中国”原则,通常对大陆的南海维权行为持“默许”态度,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当中国和越南在南沙群岛问题上矛盾升级时,台军分析,“中共……一旦同时与我国及越南舰队遭遇,中共很可能会毫无顾忌的对越南舰船开火,甚至欲造成‘中国人联合打越南’的假象。”⑧这种预判,显然是基于一种“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心理默契。西沙海战时,台军对大陆,也确实有所配合。
两蒋时代结束后,台湾当局在南海争端中的处境,渐显尴尬
随着两蒋时代结束,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台湾当局已经无法“代表中国”,其在南海争端中的处境也渐渐变得尴尬起来。台湾当局要同周边国家谈判南海主权问题时,周边国家常常以“一中”原则予以拒绝,使台湾难以参与到南海问题的解决中去。同时,为了维持同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台湾当局在维护南海“主权”问题上,也往往显得比较保守。
1995年,中菲“美济礁事件”后,李登辉命“保七”舰前往太平岛,然而由于越南、菲律宾声称要对抗台军,“保七”舰行驶至东沙群岛就停泊不动了。越南见状更得寸进尺,抗议台湾在太平岛的开发行动。2000年,台湾当局宣布从太平岛撤军,改由“海岸巡防署”的警察接防,淡化在南海的军事存在。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陈水扁登上太平岛,发表所谓《南沙倡议》,要求台湾被“平等”对待。⑨较之两蒋时代,上述政策无疑有所弱化(如1971年,菲律宾某国会议员捏造事件,称自己在太平岛遭到了国民党驻军的枪击,压迫台湾自太平岛撤军,即遭到直接拒绝。)
马英九上台以来,台湾当局在南海的立场似有强化。曾多次抗议菲律宾等国侵占南沙群岛的行径,宣示南海“主权”。大陆方面也乐见两岸在南海共同维权,故对马英九此次视察太平岛,外交部表示肯定,“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两岸中国人都有责任维护中华民族祖产”。马英九即将离任,台湾地区新任领导人会如何推动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又将是一个未知数。
永兴岛上的“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
注释
①包遵彭编:《海军进驻后之南海诸岛》,海军总司令部政工处1948年,第25页;②何炳材:《收复南沙群岛》,见于《广州文史资料》第40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26页;③张君然:《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纪实》,见于《广东文史资料精编 下编 第1卷》,第801页;④陈欣之:《南沙主权纠纷对台海两岸关系的意义与影响》,《问题与研究》1999年第7期;⑤⑥张良福编著:《让历史告诉未来 中国管辖南海诸岛百年纪实》,海洋出版社2011年,第127、131页;⑦《徐永昌日记》1956年6月6日;⑧《台报报道台军方已下令南沙太平岛驻军避免介入冲突》,参考资料1988年,总第22629期;⑨欧金狮:《南海问题与台湾——兼论两岸南海合作的可能性与意义》,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