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央行三位副行长发声:替周小川G20讲话作解释

时间:2016-03-09  【转载】   来自于:腾讯财经[微博]    阅读

    编者按:


    昨日,央行三位副行长出来发声,替央行行长周小川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讲话的一些误解做出解释。


    一篇是央行副行长易纲:货币政策取向并未发生改变。这主要是针对小川当时对货币政策表述为“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所不同。外界非常关心这两种表述是否一致。易纲解释说:整体来说货币政策取向并未发生改变,仍然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区间之内。


    一篇是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住房信贷政策调整总体基调是“因地施策”。潘功胜说,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举行的记者会上,有媒体曾就“下调个贷首付比例是否是加杠杆”提问,当时周小川行长的回答是“你提问的逻辑是对的”,并没有说“房地产加杠杆是对的”。


    一篇是央行副行长陈雨露:部分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不能简单归因货币政策。陈雨露认为,近期部分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不能简单归因于货币政策。一是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衡。由于城市间发展步伐不一致,存在大城市虹吸效应,人口和财富向一线城市集聚。近年来部分一线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建设用地不足,出现供需矛盾。二是受微观经济主体资产配置影响。由于部分资金缺乏适宜的投资方向,进入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寻求保值增值。部分中介机构违规提供资金增加杠杆,也助长了房地产投机。三是舆论炒作形成正反馈。房地产市场受舆论因素影响较大,最近关于房地产上涨的报道集中出现,对购售双方心理产生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房价涨势。


    央行副行长易纲:货币政策取向并未发生改变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刘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8日说,今年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对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支持部门会略偏宽松一些,但整体来说货币政策取向并未改变。


    前不久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人民银行对货币政策表述为“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所不同。外界非常关心这两种表述是否一致。


    易纲回答说,两者并不矛盾。货币政策作为一个总量政策仍然是稳健的,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今年更加注重灵活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对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支持部门,信贷投放就会多一些,略偏宽松一些,如人民银行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重大水利工程等重点领域。但整体来说货币政策取向并未发生改变,仍然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区间之内。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易纲说。


    文章: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住房信贷政策调整总体基调是“因地施策”


    来源:新华社


    作者:刘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8日表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基本特征是总量过剩、区域分化。因此,住房信贷政策调整的基本逻辑和总体基调是“因地施策”。


    潘功胜说,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举行的记者会上,有媒体曾就“下调个贷首付比例是否是加杠杆”提问,当时周小川行长的回答是“你提问的逻辑是对的”,并没有说“房地产加杠杆是对的”。


    潘功胜说,2015年以来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人民银行对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主要政策目标是支持居民家庭自住和改善型的购房需求。从实施情况看,这些政策对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是对北、上、广、深等限购城市进行差别化处理,如近期两次政策调整均将限购城市排除在政策实施范围之外,这些城市目前仍维持较高的最低首付比要求。


    二是强调市场自律、商业银行自主决策。目前,国家统一的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政策是适中的、审慎的。同时,允许各地在国家统一住房信贷政策基础上,结合当地房地产形势,对辖内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比进行自律调整。商业银行在遵循这些政策基础上,自主决策。


    三是强调宏观审慎管理。人民银行基于对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区域集中度、机构稳健性的监测、分析和评估,加强对住房金融市场 的宏观审慎管理。


    潘功胜表示,房地产政策涉及土地、税收、规划、建设等多个部门,信贷政策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落实因地施策的要求,完善区域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文章:央行副行长陈雨露:部分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不能简单归因货币政策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陶玥阳


    全国两会期间,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的代表委员必定是财经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这个机构所掌管的货币政策,也会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尤其在当前的经济转型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需求总量管理的托底,货币政策的执行方针和效果,会直接影响其他许多领域的改革发展进度。这也是外界多喜欢预测央行货币政策态度和意图的主要原因。


    但分析预测多了,有时候会忘记“出发的起点”。虽然在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中国央行所承担的货币政策目标似乎要多一些,可总会有更看重的目标,这也是在执行货币政策操作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如何执行多目标下的稳健货币政策?央行决策时更看重对哪些经济指标产生影响?个别资产价格短期大幅波动是否会干扰货币政策?带着上述问题,证券时报记者独家专访央行“最年轻”的副行长陈雨露。这位从校园走出的学者型官员曾担任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委员,对货币政策有着长期研究和深刻理解,从陈雨露对货币政策的思考和解读,或许读者能对“央妈”的苦心看得更真切。


    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供给侧改革和需求总量管理的背景下,请问央行如何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服务上述目标?有哪些指标可以作为风向标?


    陈雨露: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较为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为做好总需求管理,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融资成本、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推动金融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保持总量稳定,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综合运用价量工具预调微调。另一方面,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用调结构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同时,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


    保持物价稳定一直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任务和使命,在货币政策目标中分量最大,同时推动经济合理增长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执行中,注重根据物价和经济形势变化预调微调,通过综合运用各类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将通胀水平维持在合理区间内,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不能简单归因货币政策


    当前货币政策被部分委员认为是鼓励投资者投资房地产市场,从而导致北京、上海和深圳房价暴涨,增加了房地产泡沫形成的风险,您怎么看货币政策运行中的矛盾点?


    陈雨露:近期部分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不能简单归因于货币政策。一是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衡。由于城市间发展步伐不一致,存在大城市虹吸效应,人口和财富向一线城市集聚。近年来部分一线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建设用地不足,出现供需矛盾。二是受微观经济主体资产配置影响。由于部分资金缺乏适宜的投资方向,进入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寻求保值增值。部分中介机构违规提供资金增加杠杆,也助长了房地产投机。三是舆论炒作形成正反馈。房地产市场受舆论因素影响较大,最近关于房地产上涨的报道集中出现,对购售双方心理产生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房价涨势。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个别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资产价格并非货币政策的直接调控目标,但资产价格波动会对货币政策目标产生影响,因此资产价格变化也受到各国央行的普遍关注。人民银行对房地产市场持续关注,并一直致力于加强逆周期调节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信贷。1月份信贷投放较为集中,主要是受春节假期因素影响,应当把1~2月份甚至一季度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从1~2月份总体来看,贷款增速平稳较快,基本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通胀水平相匹配。人民银行还将对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关注,加强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


    外界传言工行等6家银行试点不良资产证券化,额度500亿元,请问当前银行业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进展如何?额度规模是依据什么制定的?


    陈雨露:不良资产证券化是目前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的国际通行做法,对于拓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提高不良资产价格发现能力和透明度,丰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不良资产证券化与次贷危机有本质上的不同。次贷危机源于美国银行业将低等级的贷款包装成高等级的证券出售,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在明确告诉投资者卖的是“不良资产”的基础上,由发起人、承销商、评级机构等多个环节的参与机构经过审慎尽职调查,按照市场化原则估值定价后“打折”出售。


    我们前期已经积累了成功的案例和经验。2006~2008年,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建设银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曾发行4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总计134亿元,涉及入池不良资产379亿元,相关产品运营良好,目前已全部完成兑付。结合近年来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成熟制度,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实践条件已基本具备。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完善配套政策,防范化解风险。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18960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