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爱情与人格:舒婷《致橡树》赏析

时间:2016-03-30   作者:晨雨飞  【转载】   来自于:《新诗鉴赏》    阅读

1459346199548413.jpg


致 橡 树


作者: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3.27


 

  从思想上说,诗人在诗的前半部分反处落笔,否定了以奴役一方和牺牲一方为前提的爱情关系。在诗的后半,诗人正面表现了以双方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为前提的、貌分神契、同甘共苦的理想爱情关系。 

  在这首诗的爱情外观上,涵蕴了追求人格独立、平等、尊严的思想内核,这是一个比爱情更广泛也更深刻的主题。在表现上,此诗采用拟物手法,把相爱的男女双方物化为橡树和木棉,通篇是女性化身的木棉对爱人化身的橡树述说自己的理想爱情和理想人格。舒婷诗中木棉与橡树的形象的象征意义,避免了诗人直接表述可能给诗意带来的直白和浅露,使得诗境深曲。 

  从意象的角度看,《致橡树》一诗主要由伟岸挺拔的橡树和红硕丰满的木棉两组意象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篇总体上的象征框架,诗人独立平等的爱情、人格理想正是附丽在这两组意象上表达出来的。在这两组主要意象之间,诗人又精心选取冰霄花、鸟儿、清泉、险峰、日光、春雨意象,来表现她要否定的依附与奉献的爱情和人格类型;选取刀剑、火炬,寒潮、风雷、霹雳、雾霭、流岚、虹霓等意象,来深化她要正面肯定的独立、平等的爱情和人格追求。以木棉和橡树为中心的意象群既主体明晰又陆离斑烂,既有统一的基调又色彩缤纷、诗意浓郁。 

  整首诗呈现主干突出而又层次复杂的立体交叉状态。因而,这首诗给读者所留下的感觉,就是意思既清楚,可又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明的。你可以认为诗人在抒写理想的爱情,但诗中分明又有对独立、平等的人格尊严的着意追求;诗意是单纯的,又是丰厚深邃的。在此,我们引诗人自己的话来概括这首诗的特点,也许是再准确不过了,诗人说:“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深刻”。 晨雨飞飞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18960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