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夏至后 养生宜养阳养心

时间:2016-06-21  【转载】   来自于:丹七健康网    阅读

夏至养心.jpeg


    夏至就要来了,没有精神,不想吃饭,不想动怎么办?丹七君这就给您支招。赶紧学着点,养生还得这么来。


  1、精神调养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令人心烦气躁,情绪不稳,睡眠不佳,会影响血压、血糖波动,也会让人觉得五心烦热。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是有其科学道理的。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变化与季节一样,也有相应的节律。《内经》中有脏腑与四季关系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强调养心的重要性,心静安闲,排除杂念,精神愉快,抵御时疫,体魄强健。


  现代论述:调控心脏活动是自主神经网络。该网络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前者兴奋(例如面临危险、躁动不安)时,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急促,体温升高,机体处于应激反应状态;后者兴奋则有相反的作用。有人做过试验,熟睡状态(或心静下来)时,体内会释放某种中枢神经递质,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人体代谢降低,外周血管扩张,体温微降0.5~2度,烦热的感觉得以缓解。


  2、饮食调养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夏日气候炎热,口干舌燥、食欲不振是很常见的。饮食应以清淡为原则,除多饮开水外,特别提倡多吃青菜、瓜果、豆类。


  3、起居调养


  夏日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


  夏季作息,中医强调“子午时间”。午时是指上午11~13时,子时是指夜间11时~次日凌晨1时。俗话所说“睡好子午觉”,是中医养生观。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每天保持7~8小时睡眠。


  4、慎防空调病


  盛夏,人们喜欢呆在空调房内叹生活,要知它带来清凉的同时,也存在某些隐患。最好与室外温度相差不宜超过5~8摄氏度,室内室外温度相差悬殊,忽冷忽热,易致头痛头晕、视物昏花、口干舌燥,咳嗽流涕等不适。空调不要对准头部、胸背部。长期待在温度偏低的空调房,容易引起腰背、肢体关节疼痛。


  使用风扇时注意选择用微风,如果电扇直接吹头颈部,头皮温度下降,反射引起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也随之减少,严重时会诱发脑中风;单侧面部受凉,可发生面瘫,面瘫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公认,局部受凉确是诱因之一。


  现在你是不是有所了解呢,马上让自己轻松养生过夏天。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18960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