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行山水间 心醉云天外
看点
从县城驱车到分水,再经分老线,一路蜿蜒,野趣盎然。转数十弯后,眼前豁然开朗,这就是分水镇百岁坊村。百岁坊自古就是养生胜地,这里山好水好,加上民风淳朴,老人淡泊修身,村里的长者比比皆是。行在百岁坊村的溪畔,看着缓缓而去的溪流,嗅着沁入花香的凉风,顿时心旷神怡。沿着村道走,一片绿油油的桑叶田在阳光下泛着绿的生机。如果正巧赶上桑葚成熟的日子,摘一颗尝尝香甜多汁,那该是怎样的美事。
离开百岁坊,来到合村乡合村村。“腊月十八,姑娘出嫁,鞋子满堂,合家欢喜。”到合村,当然不能错过远近闻名的合村绣花鞋。绣花鞋的造型多种多样,或形似虎头、白兔的童鞋,或小巧精致的三寸金莲,或极尽繁琐的婚鞋……让人看得目不暇接。想静,就到豪山庙、龙口庙等庙宇、庵堂逛一逛,寻找一份宁静;想动,就到大溪峡谷激流闯滩闯一闯,寻求一份刺激。玩累了,就到附近的农家,品一杯香茗,吃一餐土菜,入目的都是“天然去雕饰”的风景,呼吸的都是“森林氧吧”新鲜的空气,身体便觉得轻了。
还可以再去看看百江镇罗山村天子地生态风景旅游区。天子地拥有一谷探幽、百瀑争流的原始峡谷,古树参天的万亩林海,奇石异景、鬼斧神工的溶洞奇景,明清风格、粉墙黛瓦的天子村……一切景语皆情语。
初夏的周末,穿行在山水间,天蓝水清,草长莺飞,寻求心灵与自然的完美契合,宁静致远,世事相忘。
感受
5月21日,“走进潇洒桐庐 感受秀美乡村”市民体验游第二次发团,亲近生态养生带,走进分水镇百岁坊村、合村乡合村村和百江镇罗山村天子地生态风景旅游区。这条线路,处处是醉人山色,人文与自然的交集浑然天成,是一次充满清新和欢喜的颐养之旅。
春归山寺的夏日清晨,参加体验游的市民、网友怀着喜悦的心情,浩浩荡荡地向目的地出发。一路上,绿意葱茏的田野,依然延续了阳春的浪漫;阳光虽有些灼眼,但仍滞留了春意的温润。
看着窗外景色怡人,车子里的市民、网友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说着唱着笑着。“虽然退休了,但一直没机会到处走走看看,特别是看看我们桐庐农村的新变化。这一路的农居,建得这样好,这农村实在太美了。” 市民李阿姨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车子停在了分水镇百岁坊的村口。眼前,一弯碧水绕村而过。村头,村民们正三三两两围坐着谈天说地,见到远来的客人,都笑着说:“欢迎来我们百岁坊走走看看。”向村内走去,一排排整齐的农居,干净的庭院,看得市民和网友无不羡慕地说:“这房子,地地道道的别墅啊。住在这么养生的地方,不想长寿也难啊!”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推进,通过村庄整理、建新拆旧、人口集聚,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尤其是老年村民,我们村准备在村里建老年公寓,让村里的老人都能安享晚年。”百岁坊的村干部说,“村里建老年公寓,这在全县应该也是走在前列的。”
蓝天连青山,碧水绕村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溪边徜徉,在田野旁漫步,市民和网友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按下快门,记录下这难得的生态风光。
如果说在百岁坊感受的是清新自然之美,那么在合村,更多的就是人文积淀与天然景色的完美结合:绣花鞋的精巧让市民惊叹,激流闯滩的刺激让市民惊呼,牛水坞农家土菜的美味更是让大家的味蕾得到无比的满足。“我们合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0%,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将做足养生文章,开发猕猴寻踪、养生保健中心、山茱萸观光等项目,结合农事农俗体验核心、乡村度假养生区、高凉亭乡村运动休闲区。”听了合村乡干部的介绍,市民、网友忍不住都想:“好想在合村当个‘日出而作’的农民,好想来合村养老。”
酒足饭饱后,在溪边的凉亭里喝上一杯清茶,那情那景,赛过初春的百花争妍,胜似暮春的绚烂多姿。“俯仰水泉边,心驰天地外。”贪婪地呼吸着来自森林田野的清新气息,一切都宁静温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顿觉心的舞台更大了,凡尘俗世皆忘。
进入百江镇罗山村天子地生态风景旅游区,轻烟曼妙、芳香袅袅,初夏变成了一首令人浮想联翩的诗,用天子地秀色可餐的绿意,氤氲着它斑驳而丰富的意境。山、水、鸟、鱼,含英咀华,嚼蕊吹香,这里虽没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江水浩淼,却有“溪流潺潺听琴声”的溪水叮咚;虽没有十里霓虹的繁华,却有“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幽静。
天色渐暗,一天的体验游也即将结束。在舒缓身心的“生态养生带”里徜徉了一日,身、心、灵得到了和谐统一,市民、网友个个流连忘返,醉心于天地山水间。
今后3年,“生态养生带”将重点依托天溪湖休闲度假区、合村生态旅游度假区、天子地生态旅游景区等自然资源及分水制笔、合村绣花鞋等特色产业,结合休闲农庄培育、旅游开发等,打造一个集旅游度假、生态养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休闲养生基地”。
高凉亭一日
吴菊岚
高凉亭真是一个神奇的小山村,且不说满目青山叠翠,也不说遍地修竹摇曳。抬头看天,离天三尺三!高,实在是高!一阵阵凉爽的山风,早已把36度的高温关在山外了。汽车把我们一行送到了一个叫大溪峡的谷底,这条峡谷据说是第四纪冰川遗址,峡谷全长8公里,198米地落差,每秒钟5米的水量……只见盘山公路上驶来了许多的装满皮筏的车子,导游说,那是从大溪峡的下游运上来的,今天有300多个闯滩选手来这里大显身手。可惜我们的游程安排和勇士们擦肩而过,要不然,这次壮观的场面肯定很刺激。
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了一个叫牛水坞的地方,满地都是卧牛般的石头,水在石间潺潺地流着,有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这种鱼的背上有着美丽的斑纹,山民称之为石斑鱼。几个孩子在清澈见底的溪中欢快地抓鱼,不远处有个女人在烧烤,一阵阵香气扑鼻,大概就是孩子们现抓的小鱼。一个纯朴的老大娘一身山民的装束出现在我的镜头前,老人笑嘻嘻地尽量配合我的拍摄,并告诉我她是上山去采药。我突然记起合村曾经是种植山茱萸的基地,是那种红红的、小灯笼似的浆果。老大娘回答我说,现在采的不是山茱萸,是一种叫覆盆子的药材,晒干了出售(俗名称苗苗子)价格很好,每天上山运气好,可以采10多斤。她怕我不认识,特意带我到她家的晒场上参观,满地刚摘下的覆盆子,鲜润欲滴,红艳艳的一片,勾起了我的食欲,也不管老大娘愿不愿意,我抓起来就吃,甜甜的酸酸的,味道好极了。
感受原汁原味的乡野气息
孟红娟
有幸参加感受秀美乡村市民体验游,在亲近“后岩—怡合—合村—天子地”的一日游中,后岩的溪流小桥、怡合的桑林别墅、大溪的奇石险滩、牛水坞的古树野味、天子地的碧潭溶洞……从踏进“生态养生带”的那一刻,便一头扎进了连绵的青山和清澈的碧水间。扑面而来的缕缕清风、随处可见的丛丛修竹、清澈蜿蜒的淙淙溪流,青山、溪涧、野果、山花、石壁、桑园,直教人步履从容、流连忘返。在这一日游中,感受了原汁原味的乡野气息,见识了精巧别致的农家别墅,品尝了地道纯正的农家土菜。这里,正是你斩断烦恼丝、找回自我、放飞心情的源头活水。
五月的阳光热情似火,体验游的路上不见昔日农村里飞扬的尘土,两列高大整齐的白杨树舒展着绿色的枝叶随路绵延到尽头。车子就在杨树织成的绿色拱门里穿行,乌黑整洁的柏油路载着农人的希望,将城市和乡村紧紧地连在一起。柏油路左边是山,右边是河。每一座山都戴着绿色打底、野花映衬的花冠,时不时从低山处探出一颗颗火红的野刺莓,下车攀摘,鲜甜的山果美美地噙在嘴里,那可是儿时曾享过的奢味。从后岩溪到大溪,逆流而上,溪水清清,野鱼翔底,古樟绿柳,莺歌燕语。沿溪越往里走,河床越小,山谷越窄,溪流越急,风光越秀。从下游成片的油菜桑林到中游精巧的农家菜园再到上游的奇石峭壁,一路的乡土风光,各自成景又景景相连,足见造化之神功。溪上一座座小桥凉亭,与村前的古树一起,默默地守着静好的时光,守着古朴的家园,它们不仅是走进一个村的象征,也是外出者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游天子地
李杏贞
天生一个天子洞,
诗友相聚兴致浓。
宜歌宜诗也宜酒,
别有洞天沐清风。
金点子
市民金泽民:生态养生带名不虚传。接下来,我觉得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这条带上的独特自然禀赋,突显乡村,把乡村生态旅游做出特色;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宣传中要突出自然幽静清新的景观,努力打响乡村生态旅游这张“金名片”。
市民李立森:不光是城市建设,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也要有“精品”意识,我们可以根据游客多元化的需求选择,进行科学规划,连点成线,连片推进,推出摄影创作、农耕体验、民俗文化等特色精品线路,让游客能来体验,能带亲朋好友来,能一次一次地来。
市民叶少波:从摄影爱好者的角度看,现在的乡村旅游还存在不少所谓的“败笔”。如景区横幅、广告布的悬挂,古树、古迹上乱刻乱画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摄影画面的美观度,建议景区加强这方面的管理,让照相机里的风景更好,不然会大煞风景。
市民黄正民:这条带上的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旅游资源特点突出。我建议政府要有选择地加大投入力度,并在项目安排上要突出重点,更多地从建设时序上考虑,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整条带的发展。此外,沿带乡镇也要着力做好生态的保护文章。
市民王炳奎:现在人们旅游不是很在乎目的地在哪,而是更在乎旅游的过程,提倡一种休闲、慢游的旅游方式。我建议在这条带上增加游客体验活动特别是农家乐方面,如垂钓、采茶叶、摘野菜、摘梨摘桃、煮农家饭菜……让游客在体验中尽享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