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锻炼 心脑血管病患者适宜打太极拳
冬末春初之季,天气由凉渐暖,公园里运动的人也逐渐增多,跑步、跳舞、唱歌、表演、踢毽子等,还有一些人练习传统武术形意拳、八卦掌,打太极拳的人更多些。对于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适合什么类型的运动呢?有人建议慢跑、登山、骑自行车、做体操、步行等,这些运动对预防慢性疾病有好处,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有些运动就做不来哦,或受空间、场地、人多等因素的限制,无法锻炼。那么,有心脑血管病患者怎么锻炼呢?我们先看一下剧烈运动的危害。
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因剧烈运动猝死者,在一些优秀运动员身上时有发生,如美国短跑运动员格丽菲斯•乔伊纳、喀麦隆足球运动员维维安•福、美国女排队员海曼……在他们运动生涯的黄金时期,生命却嘎然而止。运动猝死并不只会发生在运动员身上,同样也威胁着普通人。有媒体称,美国每年的运动猝死发生率约为1/25万,绝大多数是非运动员。据专家介绍,冬天晨炼,在寒冷的气候环境里,如果运动方式过于激烈,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导致猝死。运动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脏性猝死,包括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其它如脑溢血、呼吸系统疾病、肝脏、肾脏等疾病也有导致运动猝死的病例。而如体内存在感染灶(扁桃体炎、胆囊炎等)、运动时心脏部位的外伤性出血和疤痕、饱食后运动、运动后立即热水浴等一些外部诱因也会引发猝死,
对于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来说,是不是就不能运动呢?不是的。运动猝死虽然可怕,但并不意味着冬天不能进行锻炼。专家认为,要定期检查身体,知道身体的状况,注意科学锻炼,可以避免危险发生。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其它严重疾病的人,应在运动专家指导或家人陪同下,从事适宜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抗病能力。那么,什么形式的运动可以避免猝死呢?
打太极拳是心脑血管患者的最佳运动
太极拳在中国由来已久,是以柔和、缓慢、轻巧为特点的运动,练习时要求习练者以意识引导动作,配合均匀而深长的呼吸,长期习练可以疏活人周身的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调整,促进身心的健康,对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因而深受人们喜爱。其突出作用变现在:
1、增强循环系统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循环系统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主神志,心血运行不畅、血亏虚都可以影响心脏的功能。而太极拳讲以意导体、以体导气、气随意走,进而推动血液运行,也就是做到拳论中提到的“气遍周身不少滞”;另一方面,静心养气,有利于心血的濡养和心神的安宁。
2、增强血管弹性,供给心肌营养。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其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用劲如蚕吐丝,绵绵不断。这种缓慢柔和的运动,会促使血管弹性增加,毛细血管增强,加强心肌的营养,同时使血管神经的稳定性增强,更能适应外界的刺激。
3、降低血液粘稠度。医学证实,太极拳运动可以增加血液中良性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帮助身体除去或减低恶性的低密度脂蛋白,进而降低动脉硬化以至心脑血管梗塞的危险。同时,柔和缓慢的运动可以稀释血液。
4、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大约90%查不出原因,一般认为,这类高血压因长期的精神紧张刺激和情绪激动,致使大脑皮层功能减退,导致皮层下神经中枢功能紊乱,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收缩)所致。太极拳强调全身放松到极柔软状态下运动,通过练习太极拳,使全身心放松,精神愉悦,恢复神经中枢的功能,避免全身小动脉痉挛。
5、改善肝脏功能。打太极拳,很多动作、姿势要求气向下沉,即所谓“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也称腹式呼吸,胳肌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腹压增高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相反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呼吸运动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加强心肌的营养。此时,横膈的运动又可以给肝脏以有规律性的按摩作用,是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脏功能的良好方法。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给预防心脏各种疾病及动脉硬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6、增强脑神经的调节机能。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太极拳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加强了大脑的调节作用。
7、能协调平衡紊乱的神经。有不少人存在神经衰弱的症状,表现为大脑过度兴奋,不能自我抑制,经常失眠,越想睡越睡不着,在医学上叫植物神经紊乱,失调、不平衡。太极拳要求“静”,思想集中,精神贯注,排除杂念。思想高度集中于练拳,抑制了局部兴奋,同时活动增加了体力疲劳,很容易入睡。
因此,太极拳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理想的运动方式。那么,怎样打太极拳才算好呢?
习练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老年人冬季早晨不宜
太极拳即是一种肢体锻炼运动,也是一种意识调节运动,只有二者合一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习练者要注意以下事项:
1、拳驾类型选择。太极拳门派及形式较多,有传统套路、竞技套路、健身套路等,又有陈氏、杨氏、吴氏、孙氏、武式等,还有推手、散手对练等,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陈氏适合年轻些的人练习,杨氏、吴氏适合年长些的人练习。心脑血管患者不宜选择推手、散手等竞技性活动,也不适宜选竞技套路锻炼。一旦兴致情绪上来容易激动或用力失衡而出现意外。
2、老师的选择。由于太极拳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要想系统掌握,一般要跟老师学很长时间,而老师的水平也会影响习练者的掌握程度。有的人仅学会了比划架势,就开始教学生。有的人学的架子仅能用来肢体活动,并不理解太极拳的“意”从何来,如何“以意领气”等,要先观察比较后再选择学习或先跟随会打太极拳者做动作模仿练习。
3、习练太极拳的时间。对于身体好或年轻人,一般早晨锻炼。而心脑血管患者,就不宜早晨练习。首先要确保血压和脉搏正常才可进行运动,其次习练时间以中午以后为好。因早晨和上午冠状动脉张力高,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常发生在早晨5时~中午11时,最适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活动时间是晚上7~9时。如果有些人习惯清晨锻炼,应在早晨 8点以后太阳出来,在锻炼前最好空腹喝一大杯水。此外,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后不要马上洗浴或就餐。同时随身携带急救药备用。(东方红星 文/李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