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事务代办制度”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
- 服务类别:代办服务
- 服务城市: 全国
来源: 人民网(北京)
“咱这里偏僻得很,以前要盖个章啥的都得等儿女回来,经常误事。现在好了,直接交给村里代办员就行了,省下了我不少脚步!”互助县松多乡前隆村的乔桑毛感激地说。乔桑毛刚刚报销了医疗保险费用,是代办制度帮了她的大忙。
今年以来,互助县立足村民办事不方便的实际,拓宽服务群众渠道,提高乡镇村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积极推行“村民事务代办”的工作新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践行服务群众承诺,在为民办事中密切党群干群联系。
在推行“村民事务代办”制度中,互助县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项目,结合本县实际,对村民需要代办的事项进行了梳理归类,明确了证照办理、缴费报销、公益服务、民情诉求、政策咨询等6大类代办或协办范围,有效避免了“无力办、胡乱办、办不好”的问题发生。
为确保“村民事务代办”制度深入推行,提高为民服务满意度,互助县还开通一条便民服务的“绿色通道”,并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在全县所有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村民事务代办点”,统一设计制作村民事务代办点公示栏,对担任村级代办员的乡镇驻村干部、入乡驻村干部和一名大学生村官公开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和监督电话,方便群众办事。按照周接待、月走访要求,组织镇村党员、干部(代办员)串门入户,询问代办事项,采取现场办公或及时跟进的方法,予以办理。同时,设立“代办服务联系电话”、“党群干群联系卡”等工作载体,开展“代办服务进万家”等特色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代办服务工作效率,基本实现了群众“办小事不出村、办大事不出镇”的目标。
为及时了解村民诉求,变被动代办为主动服务,互助县将推行“村民事务代办”制度与当前正在全面推行的“一线工作法”、“533工作法”结合起来,坚持“点、线、面”立体式走访,把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每村每户,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在了解村民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尊重村民自愿和便民、公开、依法、无偿、高效的原则,受理村民需要办理的各类事务,并集中办理。为规范代办服务行为,要求对每一份代办事务建立工作台账,确保件件有记录,事事有答复。
截至目前,全县乡、村两级共代办群众各类事项1.2万件,代办成功率98.7%。
村干部坐班办公 服务群众常态化
“以前,找村干部办点事、盖个章子比较难,要么到村干部家里找,要么到田间地头找,还经常找不到人。现在好了,只要你到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随时都可以找到人,还有乡上干部代办,我们群众办事方便多了”,互助县哈拉直沟乡毛荷堡村的群众们高兴地说。这是今年互助县全面推行村“两委”成员坐班办公制度,方便群众办事的结果。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密切联系服务群众,不断增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互助县全面推行村“两委”成员坐班办公制度,要求各村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坐班时间不少于3 天以上,每天安排一名以上村干部轮流在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坐班,随时处理村内日常事务,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问题。农闲季节和有集体经济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及维稳敏感时期,要求每天有人办公坐班,实行定人定点办公,坐班时间每天不少于6小时。坐班人员为本村当天的村民事务代办员,受理群众代办事项,为群众提供村级事务全程代办和协办服务;积极为党员和群众提供政策、村务、党务等咨询服务,受理村民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答复解释村民提出的问题,保证受理事项,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全县各乡镇还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每周一、五村干部集体办公日制度,集中研究解决村内重要事项和热、难点问题。并在每月最后一周周五办公日对本月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确定下月工作重点。各村对村“两委”干部坐班制进行了安排,并将坐班安排表和坐班干部联系方式等进行公示,方便群众办事。乡镇党委、纪委对村干部坐班情况随时督查,将村干部坐班考勤与村干部报酬挂钩,确保坐班制度落实到位。各乡镇将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也纳入坐班安排之中,要求包片领导每周不少于一天在所包片村坐班,驻村干部每周不少于两天在所驻村坐班,协助村“两委”班子成员代理群众涉及村级以外的事项。并建立了村干部坐班《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村级办事程序》、《村级服务项目》和《责任追究制》等相关制度,通过填写《村“两委”成员坐班工作记录簿》,详实记录反映坐班期间发生的一切事务。
互助县将村干部坐班作为加强“三基”建设、提升农村基础工作和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措施,由县委组织部、县纪委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查阅坐班记录、走访群众、实地查看和电话抽查等形式,对村干部坐班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推行村干部坐班办公制度以来,有效地转变了村干部作风,方便了群众办事,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使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全县坐班村干部接待村民办事和群众来访15350余人次,办理村级事务932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145起,代办群众事项2530余件。
群众办事动嘴 干部帮忙跑腿
——互助县广大群众为村干部坐班代办点“赞”
“王干事你好,我们老两口的2014年度高龄补贴一直未发放,自己年龄大了,行动不便,孩子们又不在身边,麻烦你帮我们查一下吧。”塘川镇甘一村村民周有忠大爷问道。“好的,我回去马上帮您查询。”驻村干部王秉芳微笑着回答。经查询,原因是周大爷变更了银行账号未及时改正登记,造成补助金未及时发放。经过账号更正,第二天就把600元补助金发放到了账户。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高村级便民服务水平,解决农村群众办事时遇到的“找人难、办事难”问题,互助县在全县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坐班办公和村民事务代办两项便民服务制度,在29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民事务代办点,规定每周一、三、五为便民服务代办日,由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轮流值班,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代办服务,搭建起了便民服务的“高速路”。
哈拉直沟乡毛荷堡村村民靳国兴智力残疾,2009年7月确定为五保户,今年不慎丢失了自己的五保证,村支部书记张国林受理后,立即联系乡民政干事了解补办事宜,之后携带补办所需材料,到乡办事大厅补办,当天下午就将补办好的五保证送到靳国兴手中。
3月下旬,巴扎乡甘冲口村村委会主任贺玉福在组织村民办理2015年度三农惠民贷款时,统一为村民代办贴息贷款事项,将各类申报资料全部收齐后填写村委会推荐意见,然后亲自将所有申报资料送至乡政府进行复审和上报,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防止了村民自己不清楚到处跑,重复跑、跑空趟的现象。
“群众事务村干部代办,省时、省钱、省心。以前有什么事情要办,得自己去镇上,来回起码得1天时间,如果找不到人,还得跑好几趟。现在有了村级事务代办员代办,不用自己操心,而且很快就能办好。” 塘川镇甘一村村民赵生芳大妈高兴地说。
“我们村的村民事务代办点安装了代办服务电话,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打电话询问,节省了时间,真的是太方便了。”东山乡岔尔沟村村民王永龙高兴地说。东山乡乡党委与县电信公司联系,为12个村村民事务代办点配备了固定服务电话,方便群众咨询。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国海告诉我们“全县村干部坐班代办制度的实施,不仅给村民提供了方便,而且给乡镇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便利。‘群众办事动嘴、干部帮忙跑腿’,‘能办的事马上办、紧急的事优先办、困难的事设法办、复杂的事梳理办’,既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质量,又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就能及时办理的目标,架起了一座座干群‘连心桥’,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道,得到了全县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截至目前村干部坐班代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累计办理群众要求代办事项1.4万件,办结率达99.1%。
“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按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为切实做好威远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我县及时成立了威远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配合市编办共同制定了《互助县威远镇“扩权强镇”试点方案》,并在学习借鉴湟中县上新庄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有关乡镇和部门的意见,重点对下放事项和权限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对《方案》涉及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目前,《方案》已上报省编制管理委员会,共向全县33个单位征求了下放权限意向,有16个单位拟下放权限68项。